最近,陈冲出书了。

作为在中国电影史上留有浓墨重彩一笔的女演员,陈冲从出道至今一直活跃在影视剧中。
除了「演员」的身份,陈冲在「导演」这个领域也有着不小的成就。
鱼叔一直在等待陈冲的两部导演新片:《英格力士》和《铁榔头》。
然而,前者已经7年没有消息,后者上映也遥遥无期。
没想到,如今她又用一种全新的「作家」身份回归。

通过文字与大众分享自己63年人生岁月中不为人知的故事。
同时也以作家的视角,带领我们走进导演陈冲的世界。
让我们认识到,其实陈冲的文字,同她的电影一样精彩、有力量。
今天,鱼叔也和大家聊聊,陈冲的另一面。

作为演员的陈冲,大伙儿肯定不陌生。
1975年,14岁的陈冲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被上海电影制片厂的老师看中,很快就进入上影的演员培训班。
两年后,16岁的陈冲被导演谢晋选中,出演了自己的处女作《青春》。
她出演朝气蓬勃的少女亚妹,从此一炮而红,家喻户晓。

到了1979年,已经是上海外国语学院英美文学系学生的陈冲,在导演张铮的劝说下,出演了《小花》。
也是这部电影,让陈冲成为最年轻的百花奖影后,红透大江南北。

就在这样的辉煌中, 陈冲再次决定舍弃名利光环,赴美求学。
然而,好像命中注定要成为演员。
在美国的陈冲,再次开启了自己的演艺生涯。
之后,又出演了《末代皇帝》,成为首个登上奥斯卡颁奖台的中国女演员。

出道至今的48年里,陈冲为大家带来众多经典形象。
《双峰》中神秘暧昧的东方女人,娇西;

《诱僧》中她一人分饰红萼公主与青绶夫人;

《意》中她是另类的母亲玫瑰;

《太阳照常升起》中,她又化身花痴护士;

到了《二十四城记》,陈冲成了另一个时空下的落寞「小花」……

众多角色让陈冲获奖无数,让她成为奥斯卡奖评委,让她成为一代人的文化icon。
这样的经历其实有太多能说,也有太多能写。
但真正让她与文字结缘的,是《繁花》的作者金宇澄。

2014年底,陈冲在马来西亚拍摄《马可波罗》期间读完了《繁花》。
她深深爱上了这个故事,于是给金宇澄写了一封信:
彼时,陈冲知道《繁花》的版权已经卖给了王家卫。
但她心中存有一丝侥幸:
万一他不想拍了呢?我先跟作者挂个号。
她在信中直言:
可惜,因为当时的金宇澄换了邮箱,陈冲的想法在网络空间无人问津的角落里待了好久才辗转被作者本人看到。
后来两人成了朋友,陈冲和金宇澄分享自己的儿时生活。
金宇澄读陈冲写悼念贝托鲁奇的文章。
在这篇文章中,金宇澄感受到了陈冲文字的魅力,建议陈冲写书,还给她推荐书籍。
金宇澄看到陈冲在采访中说:
对电影浪漫的向往是贝托鲁奇给我的。

陈冲(中)与贝托鲁奇(右)
他就写信给陈冲说:
但愿我给你对写作的浪漫向往。
被这句话触动到的陈冲开始写作。
并在2021年,于《上海文学》中开设了属于自己的专栏。

与银幕中浓烈的形象不同,陈冲的文字读起来是质朴且细腻的。
她写儿时的住所:
她写自己学炒菜时的轶事:

儿时陈冲
陈冲细腻坦率地记录下自己与家庭的故事,让人十分着迷。
除了这些,作为演员的陈冲当然还会写电影的幕后花絮。
像是人们都知道因为拍摄了《纽约的秋天》,陈冲成为首位在好莱坞拍摄主流商业片的华人女导演。

但大家应该不知道,这项殊荣的背后,其实是陈冲在帮别人「擦屁股」。
本来这部电影的导演并非陈冲。
只是因为男主角理查·基尔与前一位导演意见不合,把人给炒鱿鱼了。
没有任何一个好莱坞导演愿意接这个「烂尾」项目,而理查·基尔的档期也就那么几个月。
所以这个「大馅饼」就砸在了陈冲的头上。

陈冲曾在采访中说过:
我从来就是比较注重个人感情、个人生活的。
事业永远都不可能成为我的第一。

所以陈冲在书中用了不少笔墨去写自己的情感秘事。
她在书中写道自己对于荷尔蒙的首次感受,是来自邻居家男孩。
男孩问她是否看过金瓶梅,小小年纪的陈冲当然没有看过,转头就问外婆:
你看过《金瓶梅》吗?
因此被外婆教育了一通。
后来男孩把陈冲拉进狭小的厨房,偷偷进行了一次呼吸的交换。
陈冲回忆当时自己的心情:
陈冲动情写下自己的「爱情死亡」的时刻。
在美国,她被自己的初恋欺骗并抛弃:

当然,陈冲还是找了一个爱人,她的第一任丈夫兼经纪人。
就是这位男士,为陈冲带来了《末代皇帝》的合作。
可两人的关系并不和谐,迅速而来的感情在两人不同的家庭观中几度分合。
拍摄《末代皇帝》时是陈冲第一段婚姻濒临崩溃之际。
某天因为一个不记得名字的人送的花,激怒了陈冲的丈夫。
他将装有白酒的酒杯甩向了陈冲,酒杯与她的皮肉一起破碎。
可陈冲的第一反应是:
不能告诉任何人,羞辱的疼痛远远超过伤口的疼痛。
这样的心情在演吃花的婉容时爆发而出:

婉容吃花得到了贝托鲁奇大力赞赏。
陈冲从他眼中看到了一种爱,也从自己感情的疼痛中体会到了对电影的瘾。

也许就是这样丰沛的情感,让陈冲对文字的表达格外细腻。
而这种感觉同样也延伸至电影的创作中。

陈冲曾说,自己为《色戒》中的易太太写过属于她自己的剧本。
在易太太之前,陈冲没有演过这么「小」的角色。
很多时候,剧本中只是说一句易太太在场,就没有太多的描绘。
于是,陈冲就自己将易太太放置在主角的位置上,去探索其心理活动与动作。

而这种习惯,是她作为导演的一部分能力:
导演于陈冲而言,是绝对不能被忽略的一个身份。
虽然她导演的作品并不多,但其中不少具有历史意义的作品。
《天浴》作为陈冲的处女作,可以说是「开局即巅峰」。

第一部电影就在当年金马奖上揽获包括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剧情片等6项主要奖项。
还捧出了金马历史上最年轻的影后李小璐。(这一纪录在去年才被刷新)
只是因为各种敏感的原因,电影在拍摄期间就走入了地下。

相比之下,《天浴》还是幸运的,因为它被人看到了。
数年前,陈冲执导的郎平纪录片《铁榔头》,至今依然没有上映的消息。

而另一部筹备多年的《英格力士》,我们仍然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看到它。

好在,陈冲用文字让我们从另一个维度去窥探到这部电影的一些面貌。
她写自己对于小说的改编。
原著小说中有一个场景,是特殊年代里小男孩偷窥父母在「不能听的」音乐中做坏坏的事。
陈冲将其改成了在音乐中跳舞。
不是为了过审,而是:

她讲自己拍摄时的受挫。
陈冲想用天山厂内几栋苏联味儿的旧厂房当主要拍摄地被拒绝。
加钱、找关系求爷爷告奶奶都没有用,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陈冲想邀请袁泉出演电影中的主要角色,但对方惧于故事中过于沉痛的情感想要拒绝。
当时的陈冲完全处于无措的状态:

她写历经磨难好不容易杀青后自己的心境:

如今已经过去7年了,《英格力士》依旧在等待。
很多人不理解陈冲为什么坚持要拍这样敏感艰难的电影。
陈冲说,这就是她和她家庭的故事。
陈冲的家庭背景着实不一般。
她的父母都是中国医学界顶级的学者专家,她的外公外婆更是厉害。
外公张昌绍是中国药理学奠基人。
外婆史伊凡,创办了现代医学出版社,与科学家吴健雄是同学好友。
早年,陈冲的外公外婆远赴海外学习最顶尖的科学技术。
后来在抗日战争时期回国,一直身处工作第一线。
然而,也是因为这样的经历和背景,使得整个家庭在特殊时期走入了无尽的黑暗,外公自杀后彻底坠入深渊。

陈冲的外公外婆
陈冲的父母、姨母等亲人的经历都是她电影中人物的现实映射。
而陈冲本人作为亲历者,那些故事也是她的生活。
所以她想把这些拍出来,写下来,希望更多人能够看到、理解。
与陈冲接触过的人都提到,她身上有一种说不出的魅力,那是一种自省、独立却又柔软,同时又充满活力。
特殊的家庭环境,与过早的成名都让陈冲有着超前一步的成熟。
但丰沛的情感与对生活的热情,又让她希望自己身上永远保留天真的部分。

文字与镜头就是她永远走向天真的道路。
前段时间陈冲在微博说,自己又拥有了一个真人事迹的影视化版权。
依旧是一个从特殊时代走来的了不起的医学女性。
希望这次我们能够顺利看到她。

全文完。
助理编辑:旺达的托马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