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而甜美动人、时而楚楚可怜的外表下,有着一转身便能 “白切黑” 的反差;眼泪里交织着谎言,也交织着看不透的真心;一个个眼神、一抹抹笑容背后,藏着万千观众难以猜透的心思……在张南的细腻塑造下,霍黛蓉成为《定风波》中极具魅力与记忆点的角色。
出道近十年,张南的成长轨迹清晰可见:从最初模仿表演技巧的青涩,到如今能与角色深度共创的成熟,她在镜头前的进步被大众看在眼里。谈及这段历程,她总说“要感谢与每个角色的相遇”——这些角色既是照见自我的镜子,帮她看见未曾留意的内心角落;也教会她用更多元视角看待世界,让她变得 “更包容、更坚韧,也更珍惜当下”。
如今《定风波》已收官,霍黛蓉在属于她的故事里继续勇敢地生活着,张南也希望自己能够拥有同样“往前冲”的勇气。这是角色赋予演员的力量,这份力量,也正陪伴着张南走向她的下一个十年。

1
“霍黛蓉最动人的,是手握烂牌仍择光明的勇气”
《定风波》中的霍黛蓉,身世自带命运无常的底色,尚未通晓世事时,便已痛失血亲;虽被将军府收养,却又被弃于深宅大院任其自生自灭。这样坎坷的人生开局,本应如沉重枷锁般束缚她的未来,可她偏偏勇敢地打破了宿命的桎梏。
“霍黛蓉就像一颗在废墟里努力开花的种子”,张南如此形容这个角色。在她看来,霍黛蓉最动人的一面正在于——尽管面对命运接二连三的不公、生活也给予自己一手“烂牌”,但她从未沉沦,始终坚守着善良本心,在人生至暗时刻也守护着心中的那抹微光。“她什么都懂,那些算计、冷漠,她看得明明白白,可还是选择了用理解与温柔去包容一切,这需要极其强大的内核。”
这种“知世故而不世故”的特质,也让张南尤为喜爱,“她对善意的珍视,那种近乎贪婪地抓住生活中点滴甜的能力,特别戳我。就像我自己,可能遇到烦心事,一杯好喝的奶茶就能瞬间‘回血’。还有她的韧性,像蒲草一样,看着柔弱,却任凭风吹雨打都不会折断。”

张南《定风波》剧照。
每每诠释角色前,张南都会对人物的行为动因与心理动机做一番透彻分析。那么,身处复杂宅院中的霍黛蓉,为何能始终保持温柔善良的底色?理清了人物逻辑后,张南认为,这源于霍黛蓉内心深处 “清醒的信仰”。
在霍黛蓉的成长历程中,冯姨娘与青樱曾给予她纯粹的善意,如同珍贵的种子深埋于心底,并逐渐生根发芽。“她无比清楚‘善’是怎样的模样,也坚信它存在的价值与力量。正因为身处复杂(环境),看透了许多行为背后的根源,她反而能生出一种悲悯之心,也让她不会轻易被仇恨吞噬。”
在张南看来,霍黛蓉的温柔善良,是她对抗污浊环境、守护内心净土的方式:“如果她也变得刻薄、算计,那就真的被这座宅院‘吃掉’了。于是她主动选择成为什么样的人,而非仇恨的战利品。她的信仰从不是口号,而是行动,是她在泥泞里为自己铺就的一条干净的路。”

张南《定风波》剧照。
的确,《定风波》中,霍黛蓉的 “选择” 最让观众动容:养母离世后,本应与萧北冥一行人站在对立面的她,却坚定地加入了 “探案小分队”。这一选择不仅深化了剧情,更让霍黛蓉的形象愈发立体。
在张南的解读里,“探案小分队” 象征着寻求真相、打破迷局的“希望”,这对始终在黑暗中寻找光明的霍黛蓉而言,有着无法抗拒的吸引力,“在至暗时刻,萧北冥等人身上那份对正义的坚持、那份笨拙的真诚,被霍黛蓉敏锐地捕捉到,所以,她选择不为仇恨所蒙蔽,牢牢握住眼前的微光”,张南分析道,“她的坚定,源于对自身信仰的捍卫;选择善良、追寻真相,在那个时刻,是她对‘自己是谁’的最后确认。如果说‘黑化’是经历不公后的本能反应,那么对霍黛蓉而言,选择光明才是真正的勇气。”
2
“遇到霍黛蓉,是演艺道路上的一次宝贵成长”
在诠释角色时,张南会紧紧抓住人物的性格特质,近年来她已养成了习惯,会先仔细分析自身与角色的异同,保留相似之处,代入角色深挖,对差异之处则反复“自我洗脑”,“我和霍黛蓉像的地方,可能在于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在困境里不服输的那股倔劲儿,这些我会放大并融入角色;但我们不同之处更多,比如我自己的情绪来得快去得快,性格相对外放,可霍黛蓉特别能忍,所以我得不断给自己‘洗脑’——要收!一定要收住!哪怕心里情绪翻江倒海,脸上也只能露出一分。”
霍黛蓉在“宅斗”环境中长大,思维缜密如有“九曲十八弯”,这与张南偏直线型的思维方式截然不同。为了代入霍黛蓉的生存逻辑,张南看剧本时总会在旁边写分析笔记,拆解每句话背后的潜台词:“这句话表面是夸奖,实际是不是在试探?对方送这个礼物,背后藏着几层意思?这次示好,是真心还是陷阱?” 她沉浸在霍黛蓉的世界里,力求理解角色的每一个想法与抉择。

张南《定风波》剧照。
在此基础上,张南开始雕琢展现人物的种种路径。面对 “外柔内韧、静水流深” 的霍黛蓉,她认为首要任务是 “让角色的眼睛会说话”—— 眼神戏成为诠释这一角色的核心关键。
“眼神戏是连接‘外在表现’与‘内在心思’的桥梁,必须让观众从她看似平静甚至甜美的外表上,读出背后的惊涛骇浪与千回百转,因而她的眼里一定要有故事感,眼神是传递她复杂内心的窗口,有时一个眼神里,要同时包含温柔、警惕、悲伤与坚定。” 张南强调。
这之外,张南还为人物特意做了一番设计,比如手指无意识地绞紧衣角、听到关键信息时呼吸微微停滞、紧张或思考时用指尖轻轻划过袖口内侧的缝线……这些细微的肢体动作,可以让观众直观地看到霍黛蓉不经意间“泄露”的情绪;而在语言表达方面,张南也做了精细区分:面对常人时,霍黛蓉的语气会更为温婉平和、语速适中,带着大家闺秀的克制;但在极信任的人面前,语速则会有细微变化,或更轻快,或更低沉疲惫,以此透露出真实的情绪状态。

张南《定风波》剧照。
在这些对人物的细腻勾勒下,霍黛蓉的 “外柔内刚” 形成了极具反差感的张力,而养母坟前烧纸的戏份,正是这种张力的集中体现,张南坦言,这场戏对自己而言亦是一次不小的挑战。
霍黛蓉内心承受着天塌地陷般的悲痛,却因身份与环境的限制,连放声痛哭都成了奢望。对此,张南没有选择外放的情绪表达,而是通过一系列的“克制”来传递痛感:从情绪涌上时的瞬间失语、身体僵硬、眼神空洞,到强撑着处理后事时手指不受控地颤抖,再到试图维持体面却比哭更显破碎的微笑,这些 “收着演” 的细节,反而将人物的悲恸刻画得淋漓尽致。
《定风波》播出后,张南的表现收获了大量好评。而塑造霍黛蓉的经历,也让她感叹“在演艺道路上获得了宝贵成长”。此前诠释角色时,张南更偏爱外放、戏剧化的力量感,但霍黛蓉让她体会到 “如水般柔韧的力量”,及“在重压下仍能保持内心稳定的强大”,“这种柔韧感,会滋养我以后对各类角色的处理,包括这次大量依赖微表情和眼神戏,也让我能更深入地挖掘角色内心,更精准地控制情感的外化表达。”
3
“如今每次拍戏,都像在和角色进行奇妙的共创”
出道近十年,张南在演艺之路上经历了诸多成长与转变。刚出道时,她更关注“如何演好情绪爆发点、塑造漂亮的表情”;两次登上演技类综艺时,在高强度、舞台化的环境中,也更为追求表演的瞬间爆发力与视觉效果。而在一次次表演历练后,张南开始渐渐“沉下来”,当下的她更注重“表演的真实感”,以及“情感的连贯性与层次感”。对于观众的反馈,她会有选择地接收、建设性地参考,“我会去看观众对角色的讨论、对剧情的理解,以及关注观众被触动的点在哪里?哪些地方引发了共鸣?是否接收到了我想传递的东西?有没有偏差?哪些地方我可能没有传达到位?” 张南分享,她会将这些反馈一一记录,作为改进表演的参考。

张南生活照。
如今的她,更注重钻研人物的内在逻辑,“比如她是如何走到这个情绪节点的?心路历程是什么?每一个细微变化都有怎样的逻辑支撑?我现在更看重过程的真实与连贯。以前我会更多学习前辈的技巧、模仿某种‘范儿’,现在则更相信‘表演要从角色的内心世界里长出来’。技巧依然是工具,但驱动表演的核心,必须是真实、具体、属于这个角色本身的情感与动机。就像盖房子,以前可能更在意外立面是否漂亮,现在则更看重地基稳不稳、结构合不合理。”
张南愈发读懂了“少即是多”的道理,明白了停顿、沉默、微妙的眼神变化中蕴含的巨大力量,也敢于给角色和观众留出呼吸与想象的空间。“以前总想着把‘戏’填满,生怕观众看不懂;现在则更注重与角色建立深度的对话与合作关系——我会带着自己的理解和人生经验去‘碰撞’她,她也用她的故事来‘塑造’我,这像是一种奇妙的共创。”
她格外珍惜每一次表演机会,将其视为提升演技的养分:“提升演技没有捷径,就是多看、多想、多练、多感受、多复盘。”
演艺生涯中,张南也曾遭遇瓶颈期:“比如演了一些角色后,感觉陷入了模式化,找不到突破点;遇到特别难诠释的角色,怎么都无法代入;再比如看到同龄人或后辈取得亮眼成绩,自己会产生焦虑;面对市场变化时,突然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 但这些 “瓶颈”,最终都成为她 “推动自己质变” 的关键。从迷茫到坦然面对,张南找到了属于的节奏,她会“停下来充电”,会去看话剧、电影、读书、旅行、好好生活,从身边的一切汲取灵感;她也会去上表演课、做观察练习,重新打磨自己;会与信任的导演、前辈、朋友交流困惑,寻求突破方向。“迷茫不是错,瓶颈也不是终点,要允许自己失败,打破旧的认知,才能重建新的可能。现在我觉得,迷茫是思考的起点,瓶颈是突破的前奏。”张南以乐观的心态看待这些挑战。

张南生活照。
当下选择剧本时,张南依旧将“角色”放在首位,因为正是与一个个角色的“相遇”,助力她走到今天。在张南心里,过往每一个深入演绎过的角色,都如一颗已种在她心里的种子。通过《双镜》中的许幼怡,她深刻地理解了“女性的复杂性与可能性”,“许幼怡不是非黑即白的,她的欲望、挣扎、成长,甚至她的不完美,都让我看到女性角色可以如此立体、充满力量。她启发我女性无需被定义,她们本身就是定义。”而霍黛蓉,则让张南领悟到 “选择的力量”:“无论境遇多不堪,人永远拥有选择的自由,选择善良、选择清醒、选择成长,这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英雄主义。她让我更相信内心的光。”
张南说,这些角色既是 “镜子” 也是 “老师”——照见她未曾留意的自身角落,教会她用不同视角看待世界,让她变得 “更包容、更坚韧,也更珍惜当下”。
如今《定风波》已收官,霍黛蓉在属于她的故事里继续勇敢地生活着,张南也希望能够同样拥有“往前冲”的勇气。她的目标格外明晰:“我想成为一个能扎根在作品里,持续给观众带来惊喜与感动的演员,期待未来的自己会成为一个有口碑、有代表作、让观众有信任感的演员。当观众看到‘张南’这个名字时,会下意识觉得‘这部戏、这个角色值得期待’。”
这是角色赋予演员的力量,这份力量,也正陪伴着张南走向她的下一个十年。

张南生活照。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傅圆媛
图片:受访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