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土味男主”到代言新宠,柯淳们凭什么抢走顶流的资源?

从“土味男主”到代言新宠,柯淳们凭什么抢走顶流的资源?
从“土味男主”到代言新宠,柯淳们凭什么抢走顶流的资源?

从雷军跨界布局短剧产业链,到“果郡王”李东学宣布成立短剧公司,短剧赛道的热度持续攀升。而美妆行业,在几年前就敏锐地嗅一到了短剧的营销能力,通过品牌定制短剧来撬动销量。

但如今,美妆品牌的玩法悄然生变。曾经热衷于斥资打造定制短剧的美妆品牌们,似乎逐渐褪去了对内容自制的执着,转而将目光聚焦在短剧演员身上,一场围绕短剧演员的“抢人”潮正在美妆圈悄然上演。

01

从“赌剧本”到“抢演员”,

美妆品牌的营销转变

美妆品牌可以称得上是短剧营销的“先行者”,在短剧刚刚兴起时,一些颇具前瞻性眼光的美妆品牌就敏锐地捕捉到其中蕴含的商机。

早在2021年,就有美妆品牌试水短剧营销,例如国际护肤品牌倩碧冠名由戴燕妮主演的微短剧《狐系女友惹不起》,在快手平台上获得1.5亿播放量,但品牌的呈现形式仍是传统的“贴片”广告,和剧情的融合度不算高。

从“土味男主”到代言新宠,柯淳们凭什么抢走顶流的资源?

到了2022年,美妆短剧开始向定制化发展。以丸美冠名的快手短剧《靠近双子星》为例,不仅将产品自然融入剧情,还邀请品牌主理人亲自参演,并配合剧外直播间进行联动传播,这一系列举措有效带动了品牌曝光与销售转化。据卡思数据统计,该短剧播出期间,丸美在快手平台的搜索量提升141%,累计涨粉超20万。

而韩束在短剧的布局可以堪称为行业标杆,品牌依靠短剧营销不仅收获了现象级流量,更直接推动销量实现跨越式增长。

2023年2月,韩束正式开启短剧营销新动作,选择与咪蒙旗下头部抖音达人、以“逆袭爽剧”风格出圈的姜十七展开系列合作。双方并未局限于单部短剧的尝试,而是持续推出多部“爽文”题材微短剧,剧情围绕女性成长、职场逆袭等热门话题展开,既贴合当下年轻女性的情感需求,又巧妙将韩束红蛮腰礼盒作为推动剧情发展的“关键道具”植入——无论是女主角开启精致生活的“仪式感好物”,还是职场蜕变后的“自信加分项”,红蛮腰礼盒的出镜都自然不生硬,成功在剧情共鸣中完成产品种草。

从“土味男主”到代言新宠,柯淳们凭什么抢走顶流的资源?

据用户说数据,同年“姜十七同款礼盒”抖音销售额超16亿,流量的爆发直接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销售业绩。更值得关注的是,短剧营销的成功还带动韩束整体品牌实力大幅提升:在抖音公布的 2023 年美妆销量数据中,韩束以 33.4 亿的成交总额一举位列榜单榜首;而回溯 2022 年,韩束在该榜单中的排名还处于 20 名开外,短短一年实现从“腰部品牌”到“头部玩家”的跨越式升级,短剧营销的助推作用不言而喻。

然而,并非所有品牌的短剧营销都能复制这样的成功。随着入局者增多,短剧内容同质化问题愈发严重,“逆袭爽剧”“甜宠恋爱”等题材扎堆出现,用户对刻意植入的“硬广剧情”逐渐产生免疫。不少国货美妆品牌发现,投入几十万甚至上百万打造的定制短剧,带货效果难以持续,有时甚至连成本都难以收回。

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妆品牌开始重新审视短剧营销的核心价值:与其赌一个不确定性极高的爆款剧本,不如直接绑定已经通过爆款剧集完成“粉丝积累”与“情感认证”的演员本人。毕竟,短剧可能会过时,但演员在剧中塑造的角色形象、沉淀下的情感连接,以及由此形成的圈层影响力,却能持续为品牌赋能。

今年以来,此类合作愈发密集:黛珂官宣短剧演员田栩宁成为品牌LIPOSOME系列挚友,官宣不到10分钟产品便售罄;韩束随后也官宣田栩宁为品牌代言人,官宣当日战报显示全渠道销售额突破6000万。此外,其他美妆品牌也纷纷“抢夺”短剧演员,蜜丝婷官宣何健麒为品牌挚友,方里签约柯淳为品牌挚友,唐魅可将马小宇从品牌挚友升级为品牌代言人,小奥汀邀请曾辉担任品牌星推官……

从“土味男主”到代言新宠,柯淳们凭什么抢走顶流的资源?

至此,美妆品牌的短剧营销战略,正式从“以剧为核心”转向“以人为核心”,短剧演员成为了品牌争抢的“硬通货”。

02

短剧演员为何能成美妆圈 “香饽饽”?

美妆品牌集体“抢”短剧演员,并非盲目跟风,而是基于对其商业价值的精准判断,并且与美妆品牌营销需求深度契合的结果。

从成本角度看,相比一线明星动辄数百万甚至上千万的代言费用,短剧演员的合作性价比更高,可以说是品牌“降本增效”的最优解。对于众多国货美妆品牌,尤其是中小品牌而言,一线明星的合作预算堪称沉重负担,而短剧演员的合作费用处于可承受范围。

更重要的是,短剧演员自带的“活人感”,能打破美妆营销的“距离感”,通过真实互动与用户建立更深层的信任连接。多数短剧演员是在抖音、快手等平台成长起来的,他们熟悉平台用户的偏好与沟通方式且更懂平台玩法,他们清楚什么表达方式更能打动观众,如何通过互动增强粉丝粘性,让他们的内容传播更具优势。

在响应品牌营销节奏方面,短剧演员的灵活性同样突出,能够高效配合品牌完成短视频拍摄与直播带货动作。以今年羽西的直播布局为例,品牌先后邀请何聪睿、何健麒、王凯沐等头部短剧演员走进直播间。其中,何聪睿结合自身出演古装剧的职业经历,自然分享剧组拍摄时的护肤痛点——因长时间带妆、频繁熬夜,皮肤常出现干燥暗沉问题,随后顺势提及使用羽西鎏金系列产品后,肌肤逐渐恢复光泽与弹性的真实感受,让产品功效在场景化叙述中更具说服力。

从“土味男主”到代言新宠,柯淳们凭什么抢走顶流的资源?

直播过程中,他还巧妙融入角色特质,模仿古装剧中人物使用产品的姿态,搭配“用了此等好物,本宫的肌肤定能永葆青春”这类生动台词,用趣味互动调动观众情绪;同时以国语、粤语双语口播讲解产品,全程表达流畅、话题饱满,无冷场间隙,连在场主持人都感慨“直播多年没遇到过这么能说的嘉宾”。

此外,短剧演员的粉丝群体,与美妆品牌的核心客群高度重合,能实现“精准触达”。据《2025 年H1短剧全景报告》数据显示,短剧核心用户中,31-40岁群体占比突出,且超七成用户为居住于三四线城市的女性——这一用户画像,恰好与大众美妆、护肤品牌的目标客群高度匹配。这种高重合度意味着,品牌无需花费大量精力“教育新用户”,只需通过演员的影响力,就能将产品精准推到潜在消费者面前,大幅提升转化效率。

03

抢到 “顶流” 之后,

品牌更需思考长期价值

在“抢短剧演员”的热潮中,不少美妆品牌凭借快速签约“顶流”短剧演员,收获了短期流量红利与销售增长。但热潮之下,品牌更需清醒地认识到:短期的流量易得,长期品牌资产的构建却并非易事。

美妆品牌需要认识到,虽然与短剧演员的合作“极具性价比”,但是同样也存在风险,比如也会“塌房”。一旦演员出现私生活争议、言行不当或虚假宣传等负面,不仅会导致自身口碑崩塌,还会牵连所合作的品牌,既浪费前期投入,又损害品牌声誉。

因此,品牌选择演员不能只看流量,也要避免过度依赖演员流量,这也是品牌转化短期热度的关键。事实上,短剧演员的核心价值是“引流”,品牌应借短剧演员影响力,引导用户关注官方账号、加入会员,再通过产品研发、护肤知识科普等官方内容深化用户认知,让用户从“因短剧演员关注”转向“因认可品牌留存”,建立自有用户资产。

同时还要推动短剧演员与品牌深度融合,而非停留在简单代言带货,才能让合作更具价值。单纯让演员念口播,容易引发用户“广告感”抵触;真正有效的合作,应让演员成为品牌理念的传递者与产品价值的诠释者。比如邀请演员参与品牌公益项目或主题活动,结合自身经历传递品牌价值观等,进而让因流量演员而来的消费者提升对品牌的认同感与忠诚度。

对于美妆品牌而言,“抢到演员”只是第一步。如何规避风险、如何将短期流量转化为长期品牌资产、如何让演员与品牌共同成长,才是真正决定营销成败的关键。毕竟,短剧的热度可能会褪去,演员的流量可能会波动,但真正有价值的品牌,应该能在风口之外,找到属于自己的长期增长逻辑。

撰文:Lionana

编辑/排版:Hannie

从“土味男主”到代言新宠,柯淳们凭什么抢走顶流的资源?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